(轉貼康健雜誌文章)

蜂蜜、雞湯、刮痧、疫苗……中西醫學各有法寶,讓你跟感冒說再見。

 

文.李怡嬅  攝影.陳怡安

2008/11 康健雜誌 120期

 

34歲的曉琪只要一感冒就咳嗽,夜裡尤其咳得厲害,常常咳到睡不著,影響白天工作。

時值秋冬交接之際,她除了每天出門一定帶件薄外套,多吃蘋果、喝綠茶,有空時還煮薑湯喝,避免感冒纏身。

感冒的症狀令人難受,也可能釀成併發症,輕則引起中耳炎、鼻竇炎,重則引發肺炎、腦膜炎甚至敗血症等致命疾病。

台灣的統計顯示,每年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,人數相當於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的自殺。而英國每年冬天也約有4000人,因感冒及感冒引起的併發症喪命。中醫認為感冒是萬病之源,更不敢等閒視之。

中西醫各有一套預防及治療感冒的方式,《康健》請教專家,提供最新且全方位的保健方式,讓你輕鬆健康度過感冒流行期。

閱讀之前>>對於流感疫苗,你的認識有多少?

施打流感疫苗,是目前最快且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法。然而,你對於它的了解有多少呢?(是非題)

 (   )1.第一次注射的小孩像大人一樣打一劑就好?
    (   )2.懷孕婦女最好不要打疫苗?
    (   )3.老人打疫苗反而易得感冒?
    (   )4.感冒時不能打疫苗?
    (   )5.打了流感疫苗就不會感冒?

◎解答:
1.(×) 8歲以下初次注射的小朋友需施打2劑,讓身體對病毒有記憶。第2劑最好間隔1個月接種。

2.(×) 國內的感冒疫苗為非活性疫苗,因此沒有副作用。甚且,打流感疫苗的孕婦生出來的小孩免疫力較好,比較少得感冒,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。

3.(×) 健康的老人打疫苗可達到5~7成的保護力,有慢性病或長期臥床的長輩可能降低到3成的防護力,「但總比沒有好,」黃立民解釋,疫苗是防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,老人家可能是染上其他型的感冒。

4.(×) 榮新診所副院長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,發燒時才不宜打。其他如對雞蛋過敏、過去接種流感疫苗曾休克者也不宜施打。

5.(×) 一般人說的感冒,其實分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兩類,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過兩百種,而流感是由A型或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。因此打了疫苗仍可能染上一般感冒。

◎預防篇

 →西醫 流感疫苗 最強武器

為了減輕流感的威脅,許多國家提供流感疫苗做為防護。流感疫苗對健康年輕人有70~90%的保護效果,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~60%的併發症,「是目前最快且最有效的預防方式,」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強調。

台灣免費施打流感疫苗的對象是65歲以上老人、6個月~3歲的幼兒以及國小一、二年級學童,今年還首度新增納入近54萬名的小學三、四年級學童,加強預防群聚感染。建議最好在11月中旬以前接種第一劑,才能在12月底流感高峰前發揮最佳的保護效果。

另外由於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慷慨捐贈,75歲以上老人也可免費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。

勤洗手也能避免病毒上身。感冒病毒無所不在,埋伏在呼吸的空氣中、公車的拉環、廁所的門把……,因此少碰你的臉,並請經常使用肥皂、洗手乳洗手,每次洗手至少維持20秒,洗手完請記得使用擦手紙,或者包包裡放小瓶酒精乾洗手,隨身帶著。

 此外,健康的生活型態,如飲食均衡、睡眠充足、適度運動,能助你增強免疫力,制伏感冒。

 聽起來是老生常談,卻很關鍵。因為這可能是你常感冒或感冒總是很久才好的原因。

 →中醫 避寒去寒防萬病

 中醫認為感冒是身體因天冷、氣溫驟降、或淋雨而受到風寒引起,寒邪之氣若積存在體內,會傷害五臟六腑,進而釀成各種慢性病。

 避寒、去寒是中醫主要預防之道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賴榮年提醒,時值秋冬交接之際,切記保暖、避免淋雨,也要少吃冰的食物,以免增加腸胃的寒氣,「膽經」和「膀胱經」兩條經絡主風寒,所在的背部和大腿外側是身體容易受寒及積寒之處,可以刮痧去寒。

 被稱為防癌之母的日本醫學博士莊淑旂,也以湯匙刮背預防感冒,建議家人之間每天睡前使用瓷湯匙,沿脊椎從上往下刮到尾椎,5分鐘就能消除疲勞,活絡筋骨,增加身體免疫力,預防感冒。

◎治療篇

小徐只要感覺自己好像快感冒了,就喝感冒藥水先「壓」症狀,但不一定每次奏效,「家裡就是這樣治感冒,我不覺得不對。」

小徐不是特例。何一成說,來看感冒的病患約有2~3成服用成藥後沒改善,主要是沒有對症下藥,尤其在病徵尚未出現就吃藥,根本是「亂槍打鳥」。

其實,好好休息,多補充水分和注意營養均衡,讓身體保持對付病毒的最佳作戰狀況,是最適當的療法。多數人7天內就會痊癒。

如果鼻涕或痰呈濃稠黃綠色時,建議你去看醫生。而鼻涕只是清水,不妨買成藥緩和不適。

市售的感冒熱飲已多達21種,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德種提醒民眾依自己症狀選擇。
例如有些主要成分是乙醯胺酚類(acetaminophen)止痛劑,及少量的鼻粘膜充血抑制劑,其實只有止痛藥發揮鎮痛解熱的功效。

而有些針對早晚不同需求推出的日夜沖泡熱飲,「小心別誤用了,」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表示,適合晚上服用的散劑大多加了抗組織胺,有嗜睡的副作用,吃錯了白天會昏昏沉沉想睡覺。老人家尤其需要注意,避免跌倒意外。

 此外,可待因(codeine)止咳的效果雖然不錯,但有成癮性,因此建議服用不要超過三天。

 不論感冒熱飲或一般成藥,都要先請教藥師關於藥品的適應症及注意事項,並且遵守說明書的使用建議。

 如果你不喜歡吃藥,有些民間流傳的老祖母食療法也能幫你緩解不適。食療效果或許比較慢,但好處是沒有西藥的副作用。

 不過,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感冒分「風熱」及「風寒」型,如果得了熱性感冒又吃溫熱性食物情況會更糟。以下提供你適切的吃法,避免弄巧成拙。

→風熱感冒 涼性清熱食物 ◎症狀:喉嚨腫痛、鼻涕或痰液黃稠、身體發熱、高燒等發炎徵兆。

■番茄:解口乾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,番茄有消炎、清熱、生津的效果,可緩解發燒、口乾舌燥。但番茄性偏涼,身體胃寒容易拉肚子者不宜多吃。

■楊桃:解喉嚨痛 楊桃性寒,能去風熱、利尿,也能化痰、緩解咽喉脹痛。沾鹽吃加強退火功效。其他如梨子、西瓜、甘蔗、竹筍、冬瓜、黃瓜、絲瓜、牡蠣等,都屬涼性食物,有解熱作用。

■熱水加鹽:退火 中醫認為鹽能退火,熱水(不燙口即可)有緩和咳嗽及喉嚨不適,也能補充水分。不過腎臟功能不好的不宜使用,避免造成腎臟負擔。

而市井傳說沙士加鹽能治感冒,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說,因為沙士含有菝  (arsaprilla),一種傳統墨西哥用來清熱的草本植物。但是碳酸飲料糖分、熱量高,也會增加腸胃負擔,要注意適度攝取,血糖偏高的人要少喝。

→風寒感冒 溫補性食物 ◎症狀:因吹風受寒發冷、頭痛、咳嗽、痰清而稀

 ■薑:去寒解咳 
中醫認為薑能散寒止咳、幫助發汗、解嘔吐、防暈車的功能。陳潮宗表示,傳統中醫喜歡用生薑+豆豉+蔥白熬成湯來對抗頭痛、全身痠痛,並且幫助去寒發汗。

 薑湯更是體質虛弱者的養生法寶。賴榮年建議身體比較虛寒者可以每天早上服用薑湯,做法是取1、2片生薑加瘦肉、適量水放入電鍋煮即可。其他如洋蔥、韭菜、蒜、南瓜、青椒、雞肉、牛肉、蝦、栗子、核桃、蓮子都屬溫熱性食物。

 ■熱甘蔗汁:止咳 
戴承杰指出,甘蔗味甘性平,有生津、潤燥的功效。甘蔗汁加熱後,能解寒性感冒的咳嗽症狀。

→風熱風寒都適用的止咳妙方

 ■烤橘子 
烤過的橘子減少了寒性,且能鎮咳化痰,「尤其果肉與果皮間的橘子絲的功效最好,」賴榮年推薦。做法是拔蒂頭後撒上少許鹽巴,包錫箔紙放入烤箱5分鐘,最好連同橘皮一起吃。(梨子燉貝母、陳皮茶也有相同功效。)

■蜂蜜 戴承杰說,蜂蜜性平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潤腸通便的作用,傳統中醫常用來治咳嗽。

最近西方醫學研究更發現,蜂蜜比咳嗽糖漿有用。這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讓105名2~18歲的患者分別服用蜂蜜、咳嗽藥後發現的結果。

研究員也對用量提出建議:2~5歲半茶匙、6~10歲1茶匙,12歲以上2茶匙,一歲以下不建議使用,因為可能導致肉毒桿菌中毒。

無論吃成藥或食療,醫生認為未顯見效果,流鼻涕超過3天、咳得又急又喘、耳朵痛、發燒不退,可能產生併發症,都需要立即看醫生。

◎不會感冒的生活方式

 榮新診所副院長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有位30歲的女性病患,感冒次數頻繁,平均一個月看診兩次,生病影響生活品質,也讓她鬱鬱寡歡。

 何一成了解她的生活型態後,列出營養、運動的改善計劃,患者實踐後果然奏效,「現在好幾個月才看到她一次。」

 不需花大錢買補品,從日常生活調整,讓免疫力達到最佳戰鬥力。

1.比吃蘋果更能遠離醫生的飲食原則:

 ◎早餐加入燕麥:
挪威一項研究發現,燕麥及大麥含β葡聚糖(β-glucan),有抗菌及抗氧化功能。

 ◎每天7份蔬果(蔬菜半碗、水果1個拳頭大為1份)及2000cc水分,讓身體免疫功能正常運作。

 ◎每天吃2~3瓣生大蒜:
大蒜中的蒜素有預防感染及殺菌的功效。英國研究發現,常吃大蒜的人減少2/3感冒的機會。對大蒜辛辣味不能接受的人,可先把蒜頭拍碎,在炒煮蔬菜或肉類時再加入。

 ◎每天2~3杯茶:
綠茶的好處說不完:防癌、延緩老化、降血脂、預防感染…;紅茶也有抗病毒的功效,美國哈佛大學實驗發現,每天喝紅茶的人抵抗力明顯比不喝的人高。

 ◎每週2份魚類、海鮮:
牡蠣、大龍蝦、蟹、蛤蜊等含有礦物質硒,能增強免疫力對抗流感病毒。鮭魚、鯖魚則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-3,能減少發炎、預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。

 ◎喝雞湯:
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研究指出,雞湯中的營養能加強身體的免疫力,也有消炎效果,能緩減感冒時的喉嚨發炎、疼痛。雞肉、雞湯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胺基酸,可以有效地增強人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。

2.偷時間運動:
每天健走30分鐘,向感冒說bye-bye。美國西雅圖弗萊德.何欽森癌症研究中心(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)實驗發現,每天健走30分鐘,比每週只做45分鐘伸展運動的人減少一半機會得到感冒。

3.保持樂觀開朗:
心理真的會影響生理。研究證實,悲觀的人免疫球蛋白A(IgA)較低,受到感染機會較高,看醫生的次數也較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ss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