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基師是目前婆婆媽媽的偶像~
看他做菜俐落快速的樣子讓我這個廚藝新手很是配服~
只要有空一定準時看型男大主廚~
剛好找到網誌有人整理了影片~
可以讓我想煮菜的時候再來學藝很是方便呢~
包含「型男大主廚」的「主廚教你做」和各式「阿基師偷呷步(阿基師偷吃步)」,
各種料理的影片,連結如下:
阿基師是目前婆婆媽媽的偶像~
看他做菜俐落快速的樣子讓我這個廚藝新手很是配服~
只要有空一定準時看型男大主廚~
剛好找到網誌有人整理了影片~
可以讓我想煮菜的時候再來學藝很是方便呢~
包含「型男大主廚」的「主廚教你做」和各式「阿基師偷呷步(阿基師偷吃步)」,
各種料理的影片,連結如下:
港式的菜餚 - 乾炒牛河
材料:
洋蔥 .河粉 .牛肉 .豆芽菜 .韭黃 .醬油 .老抽 .胡椒粉 .糖 .太白粉 .麻油
阿基師示範怎麼做這一道菜,步驟大致上如下:
影片示範:
養顏護膚的貴妃雞翅 作者﹕采秀
「貴妃雞翅」是用紅葡萄酒醃漬雞翅後燒煮而成,肉質滑嫩爽口,具有葡萄酒的餘香,菜品呈金紅光亮,富含膠原蛋白可養顏護膚、健壯骨骼的佳餚。它可當主菜宴請佳賓,或當小菜作為點心吃,兩相宜。
材料:
雞翅5支、冰糖1大匙、薑片適量、蔥 3支、水1碗、麻油少許。
醃料:
紅葡萄酒100cc、醬油 3大匙、鹽半小匙、薑片和蔥段適量。
作法:
1、蔥切段、薑切片。
2、雞翅剁成三節洗淨,熱水汆燙,用醃料醃漬30分鐘備用。
3、熱油鍋,入雞翅煸炒至變色,加薑片、蔥段炒香,再加水、冰糖燒沸,轉小火煮30分鐘至汁收乾,最後滴麻油提香即可盛盤。
(網路轉載)
柳丁果醬成品照片:
![]() |
![]() |
柳丁皮切絲泡鹽水15小時(去苦味) |
加糖小火熬煮 |
![]() |
![]() |
成品圖 |
成品圖(另一角度) |
![]() |
![]() |
成品圖(另一角度) |
成品圖(近拍) |
柳丁果醬
最近柳丁盛產又便宜,柳丁農血本無歸。看到韓國柚子茶這樣熱賣,我覺得台灣的農政單位該檢討一下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。
然而這也是製作柳丁果醬的好時機,以下是柳丁果醬的製作配方(布丁杯約8杯)
中型柳丁八顆(約850克重)
砂糖 約700克
水(含原汁亦可) 約960克
檸檬汁 20cc~40cc(依自己喜好)
*另準備3%鹽水,1000cc。
1.柳丁洗淨,榨汁並留皮備用。(只有皮無汁亦可)
2.將皮切0.1公分寬的細絲。(長度無所謂)
3.柳丁皮切成絲,浸泡於3%鹽水,15小時,以去除苦味。(切得太粗則苦味不易去除)
4.洗去鹽水,瀝去多餘水份,得處理好的柳丁皮。
5.將處理好的柳丁皮加糖加水,沸騰後,以小火熬煮一個小時,見到柳丁皮略微透明,整體醬汁略微粘稠,即可熄火。
6.加入適量的檸檬汁(增加風味,平衡甜味,延長保存)
7.趁熱裝入乾淨的容器中,即可於常溫或冰箱中保存。
註:柳丁皮中含有豐富的天然果膠,只要適當的去除苦味,是製作果醬最好的材料。在此產品中,皮比汁的味道更重要。不一定需要柳丁原汁。
配方提供: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食品加工實習
林秋香老師-黃耆川七紅棗雞湯
材料: 仿土雞塊1/2隻、薑1塊、黃耆1兩、花旗蔘粉1小匙、川七3錢、紅棗10粒、高麗菜苗150公克、蒜頭1粒、甘草4片、高湯適量 調味料: 鹽適量、米酒適量、芝麻沙拉醬適量、白醋1小匙、醬油1小匙 做法: 1.水煮滾放入黃耆、紅棗、川七、甘草片、薑片、花旗蔘粉 2.加整付雞胸、雞肉塊,淋入米酒,以小火燜煮15分鐘,撈掉多餘的油脂 3.放入高麗菜苗,取出雞胸肉盛盤,燜煮至高麗菜苗熟軟 4.雞胸肉待涼,剪成雞絲備用 5.燙軟的高麗菜苗取出盛盤,湯鍋加入少許鹽、米酒調味 6.容器中放入蒜末、芝麻醬、醬油、白醋混合成醬汁 7.將雞絲放在高麗菜苗上,淋入醬汁即可 養生小語: 秋季天氣漸漸寒涼,寒氣會讓血液循環變差容易有凝滯的現象,加重心臟的負擔。秋天乾燥的天氣,會讓體內缺水,加重血管黏稠易導致心肌梗塞和腦血管的疾病,可吃黃耆補氣,來運行血液的推動力;川七能止血、活血、化瘀。西洋蔘補氣可使心臟運作加強 |
詹姆士教你做─蘑菇濃湯
大明星指定菜
蘑菇濃湯
食材:
洋蔥半顆、蒜頭3顆、蘑菇1碗、奶油半條、巴西里3朵、鮮奶油1杯、牛奶1杯
調味料:
鹽巴、研磨黑胡椒
做法:
1.洋蔥切絲、蒜切末、蘑菇切片,備用。
2.熱鍋加少許油,先炒香洋蔥和蘑菇片拌炒入味,再加入蒜末,之後再加一小塊奶油和牛奶,取適量蘑菇出來備用。
3.起調理機,倒入炒好的蘑菇料打成漿。
4.將打好的蘑菇湯回鍋加熱,再加入適量牛奶調整濃淡,並加鹽巴和黑胡椒調味後盛盤,灑上巴西里末、蘑菇和鮮奶油即完成。
駱進漢師傅-水蓮醬筍五花肉
材料: 水蓮600公克、五花肉150公克、蒜頭5顆、醬筍50公克、蔥2支 調味料: 雞粉1小匙、糖1/2小匙、醬油1小匙、胡椒粉1/2小匙、水1/2碗 做法: 1.洗淨的水蓮切段、蒜頭切薄片、五花肉切絲、蔥切小段、醬筍切片 2.水蓮段先加入糖、雞粉、半碗水混合 3.乾鍋放入五花肉拌炒至變色,加入蒜片拌炒,淋入醬油、醬筍片 4.倒入水蓮段後加蓋燜煮,再快速的翻炒拌勻,撒入蔥段即可盛盤 ![]() |
大明星指定菜
日式薑燒豬肉飯
食材:
豬梅花肉片400g、鴻禧菇1碗、薑泥2大匙、高麗菜適量、白芝麻1碗、蛋一顆、熱白飯
調味料:
醬油2大匙、清酒1大匙、糖1大匙、味醂1大匙
做法:
1.醃漬豬肉:取一水晶碗,加入豬梅花肉片和醬油2大匙、味醂1大匙、清酒1大匙、糖1大匙、薑泥和薑汁拌勻抓醃,備用。
2.高麗菜切絲泡冷水再瀝乾水分,將高麗菜絲舖在白飯上,備用。
3.炒料:起鍋加少許油,炒鴻禧菇後,放入豬肉片還有醃肉的醬汁,一起拌炒至稍微收汁再灑上少許芝麻即可。
4.起鍋前加少許醬油增色提味,均勻舖在在白飯上並於上面放上一顆蛋黃即完成。
生死一瞬間,台南一名男子在議員服務處幫忙,結果中午吃麵的時候,不小心被麵條噎到,旁邊人立刻抱住他,要作哈姆立克急救法,結果可能動作不正確,卡在氣管的異物吐不出來,就在他幾乎要昏死的一瞬間,還好有個當護士的工作人員衝出來幫他急救,這才撿回一命。
有鑑於此來學學正確的"哈姆立克急救法"可以自救救人喔~
若傷患仍有意識可站立,從背後環抱,一手握拳且姆指對準傷患肚臍與心窩的中間點,另一手包住拳頭握緊,兩手快速向上方連續擠壓五下;然後檢查傷患口中有無異物,用食指彎曲入內取出異物。若無異物,朝其嘴巴吹兩口氣,保持呼吸道暢通。重覆步驟,直到傷患呼吸道恢復通暢。(2009年 04月 12日 14:45/蘋果搶先報)
http://www.shute.kh.edu.tw/~healthcare/U20030809002/
看了購物網的超級SALES死命的推薦與示範,
真有給它馬上打電話的衝動
想不到網路上就有人貢獻了好點子~
又可以省下一筆小錢折好衣服了。
(轉貼康健雜誌文章)
蜂蜜、雞湯、刮痧、疫苗……中西醫學各有法寶,讓你跟感冒說再見。
文.李怡嬅 攝影.陳怡安
34歲的曉琪只要一感冒就咳嗽,夜裡尤其咳得厲害,常常咳到睡不著,影響白天工作。
時值秋冬交接之際,她除了每天出門一定帶件薄外套,多吃蘋果、喝綠茶,有空時還煮薑湯喝,避免感冒纏身。
感冒的症狀令人難受,也可能釀成併發症,輕則引起中耳炎、鼻竇炎,重則引發肺炎、腦膜炎甚至敗血症等致命疾病。
台灣的統計顯示,每年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,人數相當於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的自殺。而英國每年冬天也約有4000人,因感冒及感冒引起的併發症喪命。中醫認為感冒是萬病之源,更不敢等閒視之。
中西醫各有一套預防及治療感冒的方式,《康健》請教專家,提供最新且全方位的保健方式,讓你輕鬆健康度過感冒流行期。
閱讀之前>>對於流感疫苗,你的認識有多少?
施打流感疫苗,是目前最快且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法。然而,你對於它的了解有多少呢?(是非題)
( )1.第一次注射的小孩像大人一樣打一劑就好?
( )2.懷孕婦女最好不要打疫苗?
( )3.老人打疫苗反而易得感冒?
( )4.感冒時不能打疫苗?
( )5.打了流感疫苗就不會感冒?
◎解答:
1.(×) 8歲以下初次注射的小朋友需施打2劑,讓身體對病毒有記憶。第2劑最好間隔1個月接種。
2.(×) 國內的感冒疫苗為非活性疫苗,因此沒有副作用。甚且,打流感疫苗的孕婦生出來的小孩免疫力較好,比較少得感冒,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。
3.(×) 健康的老人打疫苗可達到5~7成的保護力,有慢性病或長期臥床的長輩可能降低到3成的防護力,「但總比沒有好,」黃立民解釋,疫苗是防季節性的流行性感冒,老人家可能是染上其他型的感冒。
4.(×) 榮新診所副院長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,發燒時才不宜打。其他如對雞蛋過敏、過去接種流感疫苗曾休克者也不宜施打。
5.(×) 一般人說的感冒,其實分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兩類,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過兩百種,而流感是由A型或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。因此打了疫苗仍可能染上一般感冒。
◎預防篇
→西醫 流感疫苗 最強武器
為了減輕流感的威脅,許多國家提供流感疫苗做為防護。流感疫苗對健康年輕人有70~90%的保護效果,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~60%的併發症,「是目前最快且最有效的預防方式,」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強調。
台灣免費施打流感疫苗的對象是65歲以上老人、6個月~3歲的幼兒以及國小一、二年級學童,今年還首度新增納入近54萬名的小學三、四年級學童,加強預防群聚感染。建議最好在11月中旬以前接種第一劑,才能在12月底流感高峰前發揮最佳的保護效果。
另外由於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慷慨捐贈,75歲以上老人也可免費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。
勤洗手也能避免病毒上身。感冒病毒無所不在,埋伏在呼吸的空氣中、公車的拉環、廁所的門把……,因此少碰你的臉,並請經常使用肥皂、洗手乳洗手,每次洗手至少維持20秒,洗手完請記得使用擦手紙,或者包包裡放小瓶酒精乾洗手,隨身帶著。
此外,健康的生活型態,如飲食均衡、睡眠充足、適度運動,能助你增強免疫力,制伏感冒。
聽起來是老生常談,卻很關鍵。因為這可能是你常感冒或感冒總是很久才好的原因。
→中醫 避寒去寒防萬病
中醫認為感冒是身體因天冷、氣溫驟降、或淋雨而受到風寒引起,寒邪之氣若積存在體內,會傷害五臟六腑,進而釀成各種慢性病。
避寒、去寒是中醫主要預防之道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賴榮年提醒,時值秋冬交接之際,切記保暖、避免淋雨,也要少吃冰的食物,以免增加腸胃的寒氣,「膽經」和「膀胱經」兩條經絡主風寒,所在的背部和大腿外側是身體容易受寒及積寒之處,可以刮痧去寒。
被稱為防癌之母的日本醫學博士莊淑旂,也以湯匙刮背預防感冒,建議家人之間每天睡前使用瓷湯匙,沿脊椎從上往下刮到尾椎,5分鐘就能消除疲勞,活絡筋骨,增加身體免疫力,預防感冒。
◎治療篇
小徐只要感覺自己好像快感冒了,就喝感冒藥水先「壓」症狀,但不一定每次奏效,「家裡就是這樣治感冒,我不覺得不對。」
小徐不是特例。何一成說,來看感冒的病患約有2~3成服用成藥後沒改善,主要是沒有對症下藥,尤其在病徵尚未出現就吃藥,根本是「亂槍打鳥」。
其實,好好休息,多補充水分和注意營養均衡,讓身體保持對付病毒的最佳作戰狀況,是最適當的療法。多數人7天內就會痊癒。
如果鼻涕或痰呈濃稠黃綠色時,建議你去看醫生。而鼻涕只是清水,不妨買成藥緩和不適。
市售的感冒熱飲已多達21種,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德種提醒民眾依自己症狀選擇。
例如有些主要成分是乙醯胺酚類(acetaminophen)止痛劑,及少量的鼻粘膜充血抑制劑,其實只有止痛藥發揮鎮痛解熱的功效。
而有些針對早晚不同需求推出的日夜沖泡熱飲,「小心別誤用了,」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表示,適合晚上服用的散劑大多加了抗組織胺,有嗜睡的副作用,吃錯了白天會昏昏沉沉想睡覺。老人家尤其需要注意,避免跌倒意外。
此外,可待因(codeine)止咳的效果雖然不錯,但有成癮性,因此建議服用不要超過三天。
不論感冒熱飲或一般成藥,都要先請教藥師關於藥品的適應症及注意事項,並且遵守說明書的使用建議。
如果你不喜歡吃藥,有些民間流傳的老祖母食療法也能幫你緩解不適。食療效果或許比較慢,但好處是沒有西藥的副作用。
不過,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感冒分「風熱」及「風寒」型,如果得了熱性感冒又吃溫熱性食物情況會更糟。以下提供你適切的吃法,避免弄巧成拙。
→風熱感冒 涼性清熱食物 ◎症狀:喉嚨腫痛、鼻涕或痰液黃稠、身體發熱、高燒等發炎徵兆。
■番茄:解口乾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,番茄有消炎、清熱、生津的效果,可緩解發燒、口乾舌燥。但番茄性偏涼,身體胃寒容易拉肚子者不宜多吃。
■楊桃:解喉嚨痛 楊桃性寒,能去風熱、利尿,也能化痰、緩解咽喉脹痛。沾鹽吃加強退火功效。其他如梨子、西瓜、甘蔗、竹筍、冬瓜、黃瓜、絲瓜、牡蠣等,都屬涼性食物,有解熱作用。
■熱水加鹽:退火 中醫認為鹽能退火,熱水(不燙口即可)有緩和咳嗽及喉嚨不適,也能補充水分。不過腎臟功能不好的不宜使用,避免造成腎臟負擔。
而市井傳說沙士加鹽能治感冒,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說,因為沙士含有菝 (arsaprilla),一種傳統墨西哥用來清熱的草本植物。但是碳酸飲料糖分、熱量高,也會增加腸胃負擔,要注意適度攝取,血糖偏高的人要少喝。
→風寒感冒 溫補性食物 ◎症狀:因吹風受寒發冷、頭痛、咳嗽、痰清而稀
■薑:去寒解咳 中醫認為薑能散寒止咳、幫助發汗、解嘔吐、防暈車的功能。陳潮宗表示,傳統中醫喜歡用生薑+豆豉+蔥白熬成湯來對抗頭痛、全身痠痛,並且幫助去寒發汗。
薑湯更是體質虛弱者的養生法寶。賴榮年建議身體比較虛寒者可以每天早上服用薑湯,做法是取1、2片生薑加瘦肉、適量水放入電鍋煮即可。其他如洋蔥、韭菜、蒜、南瓜、青椒、雞肉、牛肉、蝦、栗子、核桃、蓮子都屬溫熱性食物。
■熱甘蔗汁:止咳 戴承杰指出,甘蔗味甘性平,有生津、潤燥的功效。甘蔗汁加熱後,能解寒性感冒的咳嗽症狀。
→風熱風寒都適用的止咳妙方
■烤橘子 烤過的橘子減少了寒性,且能鎮咳化痰,「尤其果肉與果皮間的橘子絲的功效最好,」賴榮年推薦。做法是拔蒂頭後撒上少許鹽巴,包錫箔紙放入烤箱5分鐘,最好連同橘皮一起吃。(梨子燉貝母、陳皮茶也有相同功效。)
■蜂蜜 戴承杰說,蜂蜜性平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潤腸通便的作用,傳統中醫常用來治咳嗽。
最近西方醫學研究更發現,蜂蜜比咳嗽糖漿有用。這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讓105名2~18歲的患者分別服用蜂蜜、咳嗽藥後發現的結果。
研究員也對用量提出建議:2~5歲半茶匙、6~10歲1茶匙,12歲以上2茶匙,一歲以下不建議使用,因為可能導致肉毒桿菌中毒。
無論吃成藥或食療,醫生認為未顯見效果,流鼻涕超過3天、咳得又急又喘、耳朵痛、發燒不退,可能產生併發症,都需要立即看醫生。
◎不會感冒的生活方式
榮新診所副院長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有位30歲的女性病患,感冒次數頻繁,平均一個月看診兩次,生病影響生活品質,也讓她鬱鬱寡歡。
何一成了解她的生活型態後,列出營養、運動的改善計劃,患者實踐後果然奏效,「現在好幾個月才看到她一次。」
不需花大錢買補品,從日常生活調整,讓免疫力達到最佳戰鬥力。
1.比吃蘋果更能遠離醫生的飲食原則:
◎早餐加入燕麥:挪威一項研究發現,燕麥及大麥含β葡聚糖(β-glucan),有抗菌及抗氧化功能。
◎每天7份蔬果(蔬菜半碗、水果1個拳頭大為1份)及2000cc水分,讓身體免疫功能正常運作。
◎每天吃2~3瓣生大蒜:大蒜中的蒜素有預防感染及殺菌的功效。英國研究發現,常吃大蒜的人減少2/3感冒的機會。對大蒜辛辣味不能接受的人,可先把蒜頭拍碎,在炒煮蔬菜或肉類時再加入。
◎每天2~3杯茶:綠茶的好處說不完:防癌、延緩老化、降血脂、預防感染…;紅茶也有抗病毒的功效,美國哈佛大學實驗發現,每天喝紅茶的人抵抗力明顯比不喝的人高。
◎每週2份魚類、海鮮:牡蠣、大龍蝦、蟹、蛤蜊等含有礦物質硒,能增強免疫力對抗流感病毒。鮭魚、鯖魚則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-3,能減少發炎、預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。
◎喝雞湯: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研究指出,雞湯中的營養能加強身體的免疫力,也有消炎效果,能緩減感冒時的喉嚨發炎、疼痛。雞肉、雞湯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胺基酸,可以有效地增強人體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。
2.偷時間運動:每天健走30分鐘,向感冒說bye-bye。美國西雅圖弗萊德.何欽森癌症研究中心(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)實驗發現,每天健走30分鐘,比每週只做45分鐘伸展運動的人減少一半機會得到感冒。
3.保持樂觀開朗:心理真的會影響生理。研究證實,悲觀的人免疫球蛋白A(IgA)較低,受到感染機會較高,看醫生的次數也較多。
(轉貼康健雜誌文章)
膽固醇過高,並不只是胖子專利,
不肥胖者也可能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,
如何避免膽固醇過高,減少心臟病及中風的危險?
文.邱玉蟬
「肥胖」,1998年被美國心臟協會從「造成心臟病的危險因子」晉升為「主要的危險因子」。聽到這個消息瘦子們最樂,因為他們總是「吃不胖」,但是瘦子就沒有心臟病的「危險因子」了嗎?
剛過三十歲,標準上班族的王如意,有著姣好的身材,身高165公分,體重50公斤,愛美又講究健康的她,絕不吃油炸食物,漢堡、炸雞更是連碰都不碰,每天中午一定吃素,每週練兩次瑜珈,在一次的健康檢查中,看到自己的膽固醇指數被列為稍高,令她嚇一大跳,「怎麼會這樣?」
和信醫院榮譽院長宋瑞樓,在一次小中風後,經過檢查才驚訝地發現,向來清瘦的自己居然膽固醇過高。
高膽固醇不是肥胖者的專利,瘦子們,或是不胖的人似乎有愈來愈多膽固醇過高的趨勢。根據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的研究與觀察發現,不論男女,三十出頭、不胖,膽固醇卻超過200(正常值),直逼近240(過高)的人相當多。(見表)
彭巧珍認為,這種現象好壞還很難論定。雖然可以說是因為這些人營養狀況「很好」,但是也必須提防膽固醇指數持續往上爬升。
家族遺傳高脂血症,是使得少數人膽固醇指數偏高的原因之一。嚴重高膽固醇血症還分成多基因型和單基因型,這些人在年輕時期發生中風或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高。
除了這些少數家族性嚴重高膽固醇血症外,還有其他的基因異常會使得血中膽固醇偏高,而這種影響是不分胖、瘦都有可能。
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助理教授左克強指出,某些基因異常確實會影響血脂的代謝。例如,一般人通常帶有ApoE-3基因,如果是帶有ApoE-4則比較容易有血中膽固醇偏高的傾向。
個子不高也不胖,聲音清亮的左克強,博士階段專做血脂肪和基因的研究,他從研究中就發現有些瘦子帶有ApoE-4的基因,血中膽固醇也是偏高。左克強指出,芬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帶有ApoE-4,比起只有10%以下帶有ApoE4的亞洲人,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比例較高。
瘦子如何預防血中膽固醇過高?除了不必減肥外,其實和肥胖的人應該做的事是一樣的,那就是避免「高膽固醇生活形態」。
人體內的膽固醇約三分之二由肝臟製造,另外三分之一則由飲食中攝取得來。假設你血中膽固醇值為240毫克(每100毫升中),那麼其中160毫克是體內自行合成,80毫克是來自食物。
所以如果你經常吃高膽固醇食物,例如內臟、有殼海鮮等(見表),即使在肝臟完全罷工不製造膽固醇的狀況下,你的膽固醇還是會偏高。所以避免經常吃高膽固醇食物是預防的第一步。
不過,也有人納悶,「這些高膽固醇食物我都不愛吃,為什麼膽固醇還過高?」
其實除了食物中直接含膽固醇外,脂肪攝取過多(不論是動植物油),血中膽固醇一樣會升高,因為脂肪是肝臟製造膽固醇的材料,材料多,製造也就多。這也正是肥胖的人容易膽固醇過高的原因之一。國外曾有研究發現,體重每增加10%,總膽固醇就會增加12毫克(每100毫升血液中),肥胖者高膽固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.5倍。
解決這個問題,素食是最好的策略。根據彭巧珍的研究,素食者幾乎沒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。彭巧珍連續做了三年的研究發現,素食者就算整體熱量攝取過多,身材微胖,血中膽固醇還是比一般人低。素食中含大量的纖維,尤其是可溶性纖維,可以降低膽固醇。洋菜、蒟蒻、燕麥、豆類、木耳、香菇等都富含可溶性纖維。水果中纖維也含量豐富,但是糖份卻很高,所以最好適量攝取。
另外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原因,則可能也和缺乏運動有關。彭巧珍觀察她周遭膽固醇偏高的朋友們,大多運動量不夠。
運動可以降低LDL(一般稱為壞膽固醇),增加HDL(一般稱為好膽固醇),減少脂肪斑塊沈積在血管壁,造成動脈硬化。不過持續且有氧運動才有用。例如慢跑、騎腳踏車、游泳等等,每週至少兩次,每次20分鐘。
抽菸會增加體內的總膽固醇和LDL含量,降低HDL的含量。台大心臟內科醫師蘇大成在《別怕膽固醇》一書中就指出,美國曾進行10年的研究發現,男性抽菸者血中HDL值降低11%,女性則降低14%。其他的研究則指出,在戒菸後的2~8週,這些人的血中膽固醇就恢復和不抽菸的人差不多。
女性停經後,可以考慮補充女性荷爾蒙。
青春期以前,男性與女性的血中膽固醇差不多。但是青春期開始,由於女性荷爾蒙的影響,會使得HDL增高,LDL降低,一直到停經後由於動情激素遽減,女性的這層保護網喪失,HDL減少,LDL甚至高過男性,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大增。根據中研院生醫所教授潘文涵的研究顯示,19~44歲女性的總膽固醇過高的人比男性少,但是在45歲以上女性約有30.4%的人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,男性只有16.8%。
影響血中膽固醇值的因素有很多,並不是只有胖子才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,瘦子也有可能。所以瘦子也應該要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,常運動、不抽菸、避免過量動物性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,最好每五年抽血檢查自己的膽固醇。
延伸閱讀:「油與膽固醇」,《康健》第4期,1998年12月。
1﹒內臟,如腦、肝、腰子等。
2﹒含內臟的有殼海鮮,例如蜆、牡蠣等。
多數人以為含殼的海鮮膽固醇都高。事實上,只有那些含內臟及卵的海鮮膽固醇才比較高。例如蝦、烏賊,只要去掉頭及蝦卵,就不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。
3﹒蟹黃等海鮮的卵,膽固醇含量相當高。
4﹒蛋的膽固醇幾乎在蛋黃。但是,由於蛋黃含有豐富的營養與蛋白質,所以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建議,一般人一天吃一個蛋黃無妨。
理想值過高邊緣過高
總膽固醇<200mg/dl200-239mg/dl≧240mg/dl
壞膽固醇<130mg/dl130-159mg/dl≧160mg/dl
﹝LDL﹞
〔資料來源:衛生署〕